【實作心得】AI影音創作|我的小小心得分享

🔥【我用 AI 完成了導演夢!】
🌸【我的第一支品牌微電影,正式誕生了!】

這次,想和大家分享一件對我來說意義很深的事——
雖然過程有些辛苦,但這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:
用說故事,讓好事傳千里。

🎬 成為一名電影導演,一直是我非常渴望的事。
只是以前,即使會剪輯影片,卻因為現實條件限制,無法真正獨立製片。

而現在,有了 AI 的幫助,
只要強化導演能力、規劃故事腳本、設計鏡頭畫面,
就能拍出自己的微電影!
這一切,已經不再是空想。🌱

➖➖➖

🎥【這次的創作故事】

這支作品,設定了虛擬角色 Reliy 和 Nova 作為雙主角。
背景設定在同一家公司,他們平常處理大量資訊,
某天被主管叮嚀:「要善用 AI!」
於是展開了一連串有趣又轉折的學習旅程。

故事中,Nova 起初對 ChatGPT 心存懷疑,
而 Reliy 則在參加
活用AI科技,打造高效簡報力》雙講師課程(小花老師 × 江江老師授課)後,
徹底轉變了對 AI 的看法,
認識到:「AI 可以成為我的神隊友!」

這就是這支品牌微電影的故事主軸。

💬【這次創作的學習心得】

從企劃、腳本、分鏡,到製片剪接,
這支影片在 2 天內、總計 12 小時的接力完成。

我並不是專業電影人。
許多技術細節,是透過不斷提問 ChatGPT、
一步步學習運鏡、敘事與節奏,補足電影製作的專業性。

這次的經驗讓我深刻體會到:
真正厲害的,不是炫耀 AI,
而是用到「不像 AI」。

因為我始終相信——
「有人味,才有價值。」

這也呼應了導演功課中的一句話:

「藝術家的任務,是把最簡單的技術學到完美,
讓困難的事變得容易,容易的事變成習慣,
習慣的事,最終變得美妙。」

➖➖➖

🎯【關於 AI 影音創作的體悟】

市面上大多數的 AI 影音作品,
仍停留在制式僵化的講解影片階段。
虛擬人物唸著台詞,缺乏情緒張力,
讓人看久了很快失去觀看意願。

而我選擇的是不同的路:
不是單靠 AI 生成,
而是「我 + AI」的人機協作,
結合情緒、故事與節奏,
讓作品真正打動人心。

即使使用 AI,
也要堅持做到:

有情緒的張力

有故事的劇本

有打動對方的真誠

畢竟,螢幕前的觀眾,是真實的人。
只要本質不變,AI影音同樣可以感動人。🌟

➖➖➖

🧩【品牌影音創作的思考】

我的創作主線是:
品牌主題曲 MV(Theme MV)
品牌形象廣告 ( Brand Image Advertisement )
品牌微電影(Brand Movie)

作為企業主,我特別需要建立專屬代言人,
來強化品牌形象,讓故事與情感更容易傳達出去。

但也意識到,有些作品,
特別是 MV 類型,
不一定需要代言角色,
有時候透過「意境場景」的設計,
同樣能有效傳達情緒與主題。

形式可以很自由,重點是——
作品要能真正打動人心,呼應作品的目的。

在操作每一部作品前,
我會先問自己幾個問題:

這次是要追求「真實感」?

還是創造「可愛、超現實、魔幻」的氛圍?

清楚定義作品目標,
技術與風格的選擇才有基準。

➖➖➖

🌱【最重要的,永遠是人性】

比起在意「這部作品看起來像不像 AI 做的」,
我更在意的是:

✅ 能不能真正打動目標觀眾?
✅ 能不能讓他們產生共鳴?
✅ 能不能激發行動?

如果作品能做到這些,
無論是 AI 還是人製作的,
都已經完成了它的使命。

真正的創作,不是證明自己用什麼工具,
而是能否觸動人心。✨

➖➖➖

🌟【送給正在路上的你】

這次的創作,只是開始。
也想送給正在努力前行的你:

✨ 只要勇敢起步,
每一個簡單的開始,
都能成為未來最美妙的故事。

AI 是我們的神隊友,
但最珍貴的,
仍然是我們的智慧、思考與情感。

我們一起加油!🚀

李明軒|AI 探險家
Log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