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怎麼用 ChatGPT,打造出真正有感的 AI 影音?

最近,我在看小花老師的一堂線上課:職場人必學的 ChatGPT 活用術,單元是《 2-1 情境想像力:發掘 AI 的實際應用 》

他提到一個很有意思的觀念:

AI 的應用,不是看你有沒有工具,而是看你能不能發揮『情境想像力』

我非常有共鳴,這幾年我從軟體工程師,跨足成為影音創作者,靠的不是炫技,而是能把這些 AI 工具用在對的地方,尤其是影音創作流程中真正會卡關的地方。

✨ 三個關鍵提醒,打開 AI 實用視角

小花老師提到,要開始善用 AI,關鍵有三:

1️⃣ 盤點你的工作任務
→ 我每天做影片,包含腳本、分鏡、角色、字幕、音樂、畫面設計,每一項都是重工。

2️⃣ 從小規模應用開始
→ 比如讓 ChatGPT 幫我整理分鏡表,或請 AI 幫我改寫一段畫面說明,從這裡就能感受「它不是取代我,而是輔助我」。

3️⃣ 保持持續學習的心態
→ 我幾乎每週都會更新一次流程,試新的工具、調整提示詞,因為 AI 工具一直在進化,我也得跟上。

✅ 我自己總結出來的 ChatGPT 使用時機 ( 以影音為例 )

小花老師提到的三點,我自己也驗證過,於是我發展出一個很實用的判斷原則:什麼時候該用 ChatGPT?

用這四句話,幾乎可以幫我快速決定要不要叫 AI 上場:

🔹 誰都會做,但很浪費時間 → 給 AI 做
像是影片說明欄、YouTube 標題、腳本整理。

🔹 這我會做,但很花我時間 → 讓 AI 幫我提速
例如節奏分鏡、腳本改寫、字幕初稿,我給一個版本,讓 AI 幫我生成 3 種語氣選擇,我再挑。

🔹 我做不到,但靠 AI 可以做到 → 打開新可能
以前不會寫歌詞、不會作曲,但用 ChatGPT + Suno,就真的讓我做出品牌主題曲 MV。

🔹 靠 AI 無法完美,需要自己來 → 把關品牌風格與情感表達
影像的節奏感、畫面的情緒對不對,這是導演的職責,AI 做不來。

🎥 舉例:一支「活用 AI 簡報力」微電影是怎麼誕生的?

像我最近製作的一支微電影,是為《 活用 AI 科技,打造高效簡報力 》這門課所拍。整支影片從腳本到剪輯,全程都透過電腦操作與 AI 工具完成,背後的流程其實一點也不神秘:

🔸 腳本與角色設定:我用 ChatGPT 探討學員常見的簡報困境,並設定兩位主角「Reliy」與「Nova」,讓她們從懷疑到轉變,演出課程帶來的實際改變。

🔸 場景對白生成:我輸入不同學習階段的情境,由 ChatGPT 協作生成符合角色性格的對話,確保語氣自然、情緒真實。

🔸 分鏡腳本設計:我透過情緒曲線法設計節奏,並讓 AI 幫我列出每個場景可能的畫面提示與鏡頭語言。

🔸 角色圖像生成:透過一致性角色設定(Nova、Reliy 專屬 seed 與服裝造型),生成符合劇情需求的靜態畫面。

🔸 旁白配音與音樂搭配:使用 TTSMaker 製作情感語氣配音,Suno 生成背景配樂,營造出有層次的聽覺氛圍。

🔸 剪輯與畫面節奏調整:我用 CapCut Pro 依據故事節奏設計字幕、畫面轉場與氛圍鋪陳。

整體沒有一台攝影機、沒有請演員,但最後出來的作品,卻能呈現一場「角色 × 劇情 × 概念轉化」的真實微電影感受。

這就是 AI 工具 + 導演視角的組合,
真正落地的品牌影片製作方式。 🎬

🧠 AI 是助理,不是導演。創作,還是你自己來。

很多人都在擔心:「AI 會不會取代創作者?」

我認為,AI 不會取代創作者,但會取代「不會用 AI 的創作者」。

因為影像的核心,不是技術,是想像力。

是你能不能把品牌故事、理念、節奏感,透過 AI 工具,變成一支「觀眾真的看得懂、聽得進去、記得住」的影片。

如果你想探索這樣的創作方式,歡迎來找我聊聊。

✅ 我自己總結出來的 ChatGPT 使用時機 ( 以影音為例 )

小花老師提到的三點,我自己也驗證過,於是我發展出一個很實用的判斷原則:什麼時候該用 ChatGPT?

用這四句話,幾乎可以幫我快速決定要不要叫 AI 上場:

🔹 誰都會做,但很浪費時間 → 給 AI 做
像是影片說明欄、YouTube 標題、腳本整理。

🔹 這我會做,但很花我時間 → 讓 AI 幫我提速
例如節奏分鏡、腳本改寫、字幕初稿,我給一個版本,讓 AI 幫我生成 3 種語氣選擇,我再挑。

🔹 我做不到,但靠 AI 可以做到 → 打開新可能
以前不會寫歌詞、不會作曲,但用 ChatGPT + Suno,就真的讓我做出品牌主題曲 MV。

🔹 靠 AI 無法完美,需要自己來 → 把關品牌風格與情感表達
影像的節奏感、畫面的情緒對不對,這是導演的職責,AI 做不來。

李明軒|AI 探險家
Log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