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最近,我有個小小的感觸,
是從跟一位好友聊天開始的。
他說,他早就知道 AI 是一股會改變未來的大浪潮,
但老實說,還是不太確定自己可以怎麼用、該從哪裡開始。
我聽了以後,心裡也浮出一個想法——
➖➖➖
其實,真的可以從一件最簡單的事情開始:
就是練習「我加上 AI」來寫文案、畫情境圖。
讓 AI 協助你,把腦中的畫面變成具體內容,
把故事一步步拼出來。
這不只是技能練習,
更是一種默契的建立。
一種人腦和 AI 之間的合作節奏。
➖➖➖
只要願意持續這樣做,
你會發現自己開始長出一種新的思維模式,
也養成一個新的習慣。
你會越來越明白——
不是你做不到,
而是你正在學會,怎麼讓 AI 協助你做到。
這,就是人機協作的起點。
未來再大的事,也可以從這裡開始。
📌 接著想跟你分享一個我很受用的發現:
🎓 上課筆記 × 社群分享
感謝楊老師 👉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hubert.yang
提供以下兩張圖( 已獲本人授權 )
讓我對「人機協作」有了更清楚的理解與行動路徑:

🟡 第一張圖|HRC 人機協作的四個階段
這張圖幫我釐清:學會 AI,不是一蹴可幾,而是一段有節奏的路。
1️⃣ 跨出第一步
2️⃣ 0~60 靠 AI
3️⃣ 60~80 靠自己
4️⃣ 最後內化成為習慣
每一階段,都有對應的策略與重點。
對我來說,這不只是流程圖,更是 AI 學習者的導航地圖,
幫助我判斷自己現在在哪、接下來往哪邊走。

🟢 第二張圖|什麼是人機協作(HRC)?
原來真正的協作,不是「你做一半、AI 做一半」而已,
而是透過「經驗 × 流程 × 反饋」的循環,
讓人與機器能彼此調整、互相成長,
最終建立起有默契的搭配節奏。
這讓我更清楚:
我們不是被 AI 取代,而是正在練習與 AI 一起變得更好!
這次參加【ITS AI 人工智慧國際認證班】兩天課程(4/20、4/27),
真的是收穫滿滿!
楊老師的風格熱情實在,
不只教操作,更教背後邏輯與應用策略,
讓我這種影音創作者也深感共鳴 🙌
➖➖➖
如果你也想練習「我 + AI」的節奏,
這兩張圖真的值得收藏!
每天一點點,你就會越來越熟悉自己的 AI 協作風格~
一起變強吧 💪🚀